去潿洲島住幾天合適?
潿洲島,位于中國北部灣,靜臥于廣西沿海大陸架之上,距廣西北海市20海里(約37公里)。數(shù)以百次的火山噴發(fā),終于形成島嶼主體輪廓。關(guān)于住幾天比較合適,這個還真的因人而異,比方昆明的朋友比較喜歡海,每年都來,一次住上一個星期,都認為還不夠,以前接過一個湖南的,重慶的朋友,住一天,都不習慣,住在島上認為太安靜了,沒有地方可以吃喝玩樂,其實潿洲島比較適合,在城市久了,想找個安靜的地方,發(fā)呆,坐在海邊,一會兒游游泳,一會兒躺在沙灘上看日月星辰,一會兒睡在吊床上,吹吹海風,這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。
潿洲島,
是水與火交融后的勝景;
滴水丹屏
如今的潿洲島是靜美的,很難想象當初火山爆發(fā)時的磅礴氣勢,幸好,島上遍布著火山石,才吐露出這座島嶼的久遠秘密。這些自身遍布氣孔且包裹著各種礦物質(zhì)的火山巖石,是火山噴發(fā)時從地殼里奔流出的巖漿,再遇到海水冷卻后生成,高達上千攝氏度的巖漿與冰冷的海水相遇,沸騰、冷卻,便形成了各種結(jié)構(gòu)獨特的火山巖石。
奔騰不息的大海,以其獨特的韌力蕩滌著海邊的山川礁石。在漫長歲月中,巖石被海水不斷侵蝕,加之以風化作用,多年后,這些巖石幻化出層次分明的景觀,形成地質(zhì)學上稱為“海蝕地貌”的奇觀。流暢的線條宛如“刻畫”在了海邊的峭壁,宛如這座島嶼古老的皺紋。
暮崖、滴水丹屏、鱷魚嘴和豬仔嶺,
是火山巖海蝕地貌最具視覺美感的地方。
其中最詩情畫意的,
便是暮崖——
不知從何時起,一片原本未開發(fā)的荒野之地,被賦予了一個感性的名字:暮色之崖。暮崖位于海島西面,當黃昏那抹金黃映照在海邊的懸崖上,秀美奇異的石壁,海天相接的天際線,沐浴著海風徐來,此時此景,不知道柔軟了多少看客的心。
不過比起暮崖,
我更偏愛西灣。
西灣的靜謐自有其魅力——這也是游人罕至的地方,也許是很少在社交網(wǎng)絡上出現(xiàn),亦或是地處偏僻一偶的緣故吧。如果暮崖的黃昏是暖入柔腸,西灣的落日則是燦爛的寂寥。
西灣有一座廢棄的鐵架橋,長達2000多米的橋身一直延伸到大海里,因橋身涂成藍色,島民們便稱之為 “藍橋”。坐船前往潿洲島,藍橋?qū)⑹怯慰蛡冏钤缈吹降膷u上景致,據(jù)說,藍橋原本是輸送原油的設(shè)施,廢棄后成為工業(yè)遺跡橫亙在海灣里,倒也是自成一景。
站在藍橋往西望去,便是潿洲島的西灣碼頭,每天十幾趟往返客船,將眾多的旅行者從陸地載至海島。西灣有著島上熱門的細白沙灘,又沒有熙來攘往的喧囂。黃昏時分,漫步其間,此時海灣的小漁船已裹上一層金色,順著海浪起伏搖曳,落日的余暉也融在瀲滟的波光中。晚霞里,當客輪緩緩駛出港口,偶爾幾聲汽笛嗚嗚傳來,便有了島在這頭,家在那頭的思緒。
火山巖石是火山噴發(fā)后留給地表的禮物,島民們便將它采集加工成火山巖磚用于建房。這種巖磚建造的房子堅固,更具有冬暖夏冷的恒溫作用。潿洲島的保護政策,已經(jīng)禁止火山巖石的開采,要觀賞火山巖石的建筑,就得去一些老村子方能看到。
名聞遐邇的天主教堂便是火山巖石建筑中的一個典型。教堂落成于1880年,為哥特式建筑。這里作為游客必至景點,已成為潿洲島地標。
同治八年(1869年)起,在盛塘村,人們花十年時間,用島上特有的材料建造了這座占地面積近千平方米的教堂。當時還沒有鋼筋水泥,建筑材料全取自島上的珊瑚、巖石、石灰拌海石花及竹木。一百年來,潿洲島天主教堂雖然經(jīng)歷了多少風雨的沖刷,仍然保存完好。每個禮拜,教堂內(nèi)都會有吟唱活動。
每逢復活節(jié)、圣神降臨節(jié)、圣母升天節(jié)和圣誕節(jié),潿洲天主教教徒都要舉行慶祝活動。厚重的歷史文化背景,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,給潿洲島增色不少。
石螺口海灘,有著綿長的海岸線和質(zhì)地柔軟的潔白細沙,湛藍清澈的海水在陽光照耀下閃著波光。人們在此或盡情戲浪,或慵懶于陽傘下,舒展身軀任由海風的纏繞。
夜幕降臨,南灣便是旅人們最愛光顧的地方。南灣是潿洲島的老街區(qū),得益于良好的海灣條件,是眾多漁船避風、靠岸卸貨的良港。這里食肆林立,海貨從富饒的北部灣捕獲,生蠔、鮑魚、花甲、石斑、蘭花蟹、紅花蟹,眾多的生猛海鮮撩動著南北來客的味蕾,新鮮好吃且不貴。但潿洲島休漁期為5—8月,如果此時前往,海鮮價格較高且種類較少。
五彩灘,因海灘的礁石多彩斑斕而得名。除了潿洲島特有的海蝕地貌之外,礁石上生長著五顏六色的蘚類植物,仿佛為海灘鋪上多彩的地毯。
北海旅行社推薦線路:潿洲島一日游 或多日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