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西三江侗族的花炮情緣
搶花炮是中國壯族、侗族的一項具有民族特色的強烈的娛樂性傳統(tǒng)體育項目,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,被稱為“東方的橄欖球”。在廣西三江縣,侗族人搶花炮活動傳承至今已120多年。
相傳明永歷年間,三江縣沙宜下余寨有蘭氏兄弟,在古宜(地名)以種地、賣柴為生。平日孝敬父母和睦鄉(xiāng)鄰,鄉(xiāng)親們都非常喜愛他們。一天,蘭氏兄弟因為急送有身孕并臨產(chǎn)的姑嫂二婦渡江回家,不料船在潯江中被巨浪吞沒,四個人同時遇難。后來明永歷王巡視南疆,途經(jīng)三江潯江,聽說三江古宜江口該地方的人稱蘭氏兄弟為二圣爺爺,他便追封蘭氏兄弟為二圣侯王。于是古宜九閣八寨父老鄉(xiāng)親集資修建了“二圣廟”,并每年在農(nóng)歷三月三舉行花炮會,祭祀二圣侯王,除豬羊外,還專用杭雞、紅蛋為遇難月婆祭祀。從此花炮節(jié)便流傳至今。
每年三月三,三江縣成千上萬的各族群眾匯聚一起開展搶花炮運動,在這一民俗節(jié)日中交易商品、交流感情,促進民間文化交流和發(fā)展。
搶花炮比賽分三炮,頭炮稱“丁炮”,寓意人丁興旺;二炮為“財炮”,寓意財源茂盛;三炮為“貴炮”,寓意加官進爵。每炮都系上一個象征幸福的鐵圈,外面用紅綠線包扎,放于火藥鐵炮中,鐵圈沖上高空,落下時人們爭搶,先得者勝。
如今,求子、求財、求官的迷信意識已趨談薄,三江縣花炮名易為“團結”、“勝利”、“幸!钡刃碌脑⒁。